书籍 历史 政治 军事
作者:: 张明扬
DONE@2025-05-14


导论 古代的军事竞争与武器、战术革新

  • 威廉·麦尼尔在其名著《竞逐富强:公元 1000 年以来的技术、军事与社会》中认为,欧洲长期的列国分立带来激烈的军事和政治竞争,由此产生的生存压力迫使各国必须不断进行军事技术和军事体制变革,从而造就了欧洲近代的军事神话。
  • 武器是一种商品,战术是一种知识
  • 在明亡清兴的鼎革时代,清成为骑兵与火器均领先于同时代竞争对手的超级军事强权。
  • 在《三体》中,三体文明用“质子”锁死了地球基础科学,从这个角度出发,锁死清朝军事科技发展的“质子”,就是“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秦赵必有一战

  • 以地事秦,譬如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而火不止

诸葛亮与司马懿

  • 历史只给了诸葛亮一个小国寡民的政治舞台。

百万大军罗生门

  • 甚至可以说,动用人力越多的一方,取胜的可能性就越小

马镫时代的淝水之战

  • 团结一致、充满兄弟情谊、经过千锤百炼、打上战斗烙印的老兵与那些自负虚荣、只靠军队细则和操练拼凑起来的正规军不可同日而语,这一点我们必须非常注意。

直捣黄龙再评估

  • 如果有这样一支军队:在尸横遍野的战火中保持凝聚力,不会被虚幻的恐惧吓倒,能够强有力地抵抗现实的恐惧;会为取得的胜利感到自豪,即使在失败中也能服从命令,不会丧失对上级的尊敬和信赖;这种军队的体能就像运动员的肌肉,在艰难困苦中得到过锤炼;他们把艰难困苦视为走向胜利的必要手段,而不是前进道路上的厄运;这样的军队有极强的荣誉感,恪守职责、不忘美德——这就是一支充满尚武精神的部队。

凭坚城以用大炮

  • 徐光启是“凭坚城以用大炮”理论的最早提出者,而袁崇焕则是有意识地在实战中运用这一战法的第一人。

从佛郎机到红夷大炮

  • 红夷大炮购炮第一人李之藻则将之誉为“不饷之兵,不秣之马,无敌于天下之神物”。

红夷大炮后传

  • 金哀宗当年用来描述蒙古骑兵巅峰时代的那句话,“恃北方之马力,就中国之技巧”。
  • 徐光启等天主教人士原本希冀能利用红夷大炮帮助明朝救亡图存,但历史的发展往往事与愿违,这种新型火器最后却转而成为清朝得以吞并大明的利器

谁赢了乌兰布通之战

  • 乌尔会河之战的大捷让噶尔丹陷入了非理性的飘飘然之中
  • 噶尔丹也亲口说出了“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这句大言不惭却触碰了清帝国敏感神经的名言。

昭莫多没有奇迹

  • 康熙五十四年(1715 年),山西总兵上言奏请自行捐造子母炮,康熙立即禁止:“子母炮系八旗火器,各省改造,断乎不可!”
  • 康熙之路,也是通往鸦片战争之路。